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普賢寺參究禪學與淨土
2024-04-08
佛光山普賢寺4月7日舉辦2024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,主題為《星雲大師全集.禪學與淨土》,佛光山文化院執行長永餘法師導讀「淨土」、佛光山人間通訊社主任妙正法師導讀「禪學」;主題論壇由佛光山抄經堂堂主慧義法師、永餘法師、佛光山傳燈會執行長覺軒法師與談,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張培明主持,人間佛教讀書會種子教師余玻莉帶領討論回饋,近300位愛讀書人同堂共學。
普賢寺監寺知貫法師引言,秉持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「生活書香化」的理念,為佛光人建構終身學習的場域,體悟讀書是親嘗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,不僅能改變自己的氣質,也能「解在佛法,行在禪淨」,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。
「由佛陀拈花,大迦葉微笑,禪宗就這樣不需文字語言,用以心印心方法傳承下來」,妙正法師導讀「禪學」,從禪的歷史、內容、修法、運用、實踐等面向導入,娓娓道來,深入淺出,領眾略參星雲大師對禪的修法,「提起疑情、參究下去、身體力行」,輔以禪師的開悟歷程,印證身體力行,才能與禪心相應。最後以大師在書中所言,「千疑萬問,倒不如持有一顆平常心。」禪是要在生活中,找到自己的真心。
永餘法師導讀〈淨土〉時,闡述什麼是淨土、其用途、怎知有淨土、淨土三資糧等內涵。自佛陀聖言量、往生淨土事蹟、科學研究證明等確知「有淨土」;從〈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〉文中,永餘法師指出,可以領略大師人間佛教的精神,從自身做起,打造人間淨土,諸上善人聚會一處。大師用盡一生要將佛教回歸到人間,不是往生後才到極樂世界,現世就應共同努力,在生活中美化環境、行三好四給,現證法喜安樂,建設人間淨土。
主題論壇由張培明提問:「禪與淨土有什麼相同或不同之處?」「這本書對您而言,哪一篇幅讓你印象最深刻?原因是什麼?」「您覺得這本書有什麼特別之處?請談一談這本書的特色?」「您從大師留給我們《全集》的法身舍利看到了什麼?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這套書籍?」
慧義法師表示,禪宗與淨土殊途同歸,二家同是重視實踐法門,禪者向內心參究,以達明心見性;淨土雖仰賴他力,亦要篤行念佛,方得往生。其次,兩者皆是不重文字之法門,禪宗明顯地高唱不立文字,只憑以心傳心﹔淨土雖依據《彌陀經》,甚至有淨土三經五經,但只憑信願持名,即可往生,並不重知解。
永餘法師援引〈禪師與禪詩〉,提到大師對禪詩的解釋,具有人間性,讓人相應、歡喜、有感受。舉知名禪詩南朝善慧大士的作品為例,「空手把鋤頭,步行騎水牛;人從橋上過,橋流水不流。」大師詮釋其旨,是要放下執著、沒有猶豫,以及禪宗的因緣法。永餘法師亦分享,當年他為養成上台授課的能力,背誦禪詩與運用,占了極重的比例,經常興緻一來,即可朗朗上口,哼唱一下,以增加師生互動樂趣。
覺軒法師指出《全集》的特色,就是「好讀易懂,精要實用」,佛陀是真理的發現者、應用者、傳播者;星雲大師是悟道者、應用者、實踐者、傳播者,《全集》是大師一生言教的第一手學習資料,彌足珍貴。其12大分類,有系統的闡述人間佛教的思想、學說、理論以及實踐結果,是信仰、家居、生活、做人處事、入世、就學、修行等行解並重的理論及解脫的方法;是一套認識真正佛教的智庫寶典,是一代宗師內修實證的現身說法。
回饋時,余玻莉重點提示課程內容後,學員主動發言:李儀嬋說行三好,尤其口說好話,立刻將當下氣氛變成歡樂,這就是淨土;黃麗珠說,自己的淨土,就是在轉好念頭的同時;楊淳淳認為,日常生活之中,管好自己的嘴巴,就是最好的淨土,更是風水寶地。趙善良指出,口常說阿彌陀佛,即是給對方最大的祝福–無量光無量壽,不受時間與空間的束縛,人間淨土自然呈現,人天歡喜。
普賢寺監寺知貫法師引言,秉持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「生活書香化」的理念,為佛光人建構終身學習的場域,體悟讀書是親嘗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,不僅能改變自己的氣質,也能「解在佛法,行在禪淨」,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。
「由佛陀拈花,大迦葉微笑,禪宗就這樣不需文字語言,用以心印心方法傳承下來」,妙正法師導讀「禪學」,從禪的歷史、內容、修法、運用、實踐等面向導入,娓娓道來,深入淺出,領眾略參星雲大師對禪的修法,「提起疑情、參究下去、身體力行」,輔以禪師的開悟歷程,印證身體力行,才能與禪心相應。最後以大師在書中所言,「千疑萬問,倒不如持有一顆平常心。」禪是要在生活中,找到自己的真心。
永餘法師導讀〈淨土〉時,闡述什麼是淨土、其用途、怎知有淨土、淨土三資糧等內涵。自佛陀聖言量、往生淨土事蹟、科學研究證明等確知「有淨土」;從〈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〉文中,永餘法師指出,可以領略大師人間佛教的精神,從自身做起,打造人間淨土,諸上善人聚會一處。大師用盡一生要將佛教回歸到人間,不是往生後才到極樂世界,現世就應共同努力,在生活中美化環境、行三好四給,現證法喜安樂,建設人間淨土。
主題論壇由張培明提問:「禪與淨土有什麼相同或不同之處?」「這本書對您而言,哪一篇幅讓你印象最深刻?原因是什麼?」「您覺得這本書有什麼特別之處?請談一談這本書的特色?」「您從大師留給我們《全集》的法身舍利看到了什麼?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這套書籍?」
慧義法師表示,禪宗與淨土殊途同歸,二家同是重視實踐法門,禪者向內心參究,以達明心見性;淨土雖仰賴他力,亦要篤行念佛,方得往生。其次,兩者皆是不重文字之法門,禪宗明顯地高唱不立文字,只憑以心傳心﹔淨土雖依據《彌陀經》,甚至有淨土三經五經,但只憑信願持名,即可往生,並不重知解。
永餘法師援引〈禪師與禪詩〉,提到大師對禪詩的解釋,具有人間性,讓人相應、歡喜、有感受。舉知名禪詩南朝善慧大士的作品為例,「空手把鋤頭,步行騎水牛;人從橋上過,橋流水不流。」大師詮釋其旨,是要放下執著、沒有猶豫,以及禪宗的因緣法。永餘法師亦分享,當年他為養成上台授課的能力,背誦禪詩與運用,占了極重的比例,經常興緻一來,即可朗朗上口,哼唱一下,以增加師生互動樂趣。
覺軒法師指出《全集》的特色,就是「好讀易懂,精要實用」,佛陀是真理的發現者、應用者、傳播者;星雲大師是悟道者、應用者、實踐者、傳播者,《全集》是大師一生言教的第一手學習資料,彌足珍貴。其12大分類,有系統的闡述人間佛教的思想、學說、理論以及實踐結果,是信仰、家居、生活、做人處事、入世、就學、修行等行解並重的理論及解脫的方法;是一套認識真正佛教的智庫寶典,是一代宗師內修實證的現身說法。
回饋時,余玻莉重點提示課程內容後,學員主動發言:李儀嬋說行三好,尤其口說好話,立刻將當下氣氛變成歡樂,這就是淨土;黃麗珠說,自己的淨土,就是在轉好念頭的同時;楊淳淳認為,日常生活之中,管好自己的嘴巴,就是最好的淨土,更是風水寶地。趙善良指出,口常說阿彌陀佛,即是給對方最大的祝福–無量光無量壽,不受時間與空間的束縛,人間淨土自然呈現,人天歡喜。
最新消息
佛光青年走進南非校園 三好精神生根發芽
2025-08-14佛光西來學校 以文化與品格教育培養國際視野青年
2025-08-14紐澤西佛光會 關懷清寒學童
2025-08-14禪修為禮 南天寺佛化婚禮展現人間佛教包容性
2025-08-14佛羅里達協會攜手美猴王 文化交流西遊記
2025-08-14多倫多佛光山29周年紀念活動 護法信徒話說當年
2025-08-14惠中寺《唯識入門》總結 找到翻轉生命的修行指南
2025-08-14雲林講堂人間佛教宣講員培訓 共創人間佛教淨土
2025-08-14以文化弘揚佛法 光明寺共同主辦京劇巡演
2025-08-14新州多元文化部高層訪南天講堂 共話多元與共融
2025-08-14
相
關
消
息